觀世音菩薩
Posted: under 觀世音菩薩.
Tags: 天人宮, 觀世音菩薩
觀世音菩薩乃是佛祖慈悲的象徵,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梵音是Avalokiteshvara,音譯阿縛盧枳低濕伐羅,直譯為觀自在(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)。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。又作光世音菩薩、觀自在菩薩、觀世自在菩薩、觀世音自在菩薩、現音聲菩薩、闚音菩薩。略稱觀音菩薩。別稱救世菩薩、蓮華手菩薩、圓通大士。另一梵名音譯阿唎耶跋盧枳羝鑠筏囉,為聖觀世音之義。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,世稱西方三聖。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,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,故稱觀世音菩薩。又因其於理事無礙之境,觀達自在,故稱觀自在菩薩。
觀世音菩薩,以大慈大悲之本懷,救拔眾生離苦得樂。觀世音即觀聽世間音聲之意,如《妙法蓮華經.普門品》中所說:「佛告無盡意菩薩,善男子,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,受諸苦惱,聞是觀世音菩薩,一心稱名,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。」故知,「觀世音」實乃菩薩度化眾生的大悲願心。又《楞嚴經.耳根圓通章》記載:觀世音菩薩在因地上修行,即是修耳根圓通法門,藉由專注一心聽聞外在的音聲,而返聞內在的聞性,進而契悟自性成無上道。
「家家彌陀佛,戶戶觀世音」,由這簡單的兩句話,就可以了解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為我國民間所普遍崇信。尤其是觀世音菩薩的聖像金容,在都市、村莊、船上,差不多有人煙的地方,都有人供奉,更可見觀世音菩薩與我們人間的因緣,的確非常深厚。
觀世音菩薩因為「聞聲救苦」,所以名為「觀世音」,因為菩薩觀理自在、觀人自在、觀境自在、觀心自在,所以又名「觀自在」。菩薩還有「施無畏」、「大悲菩薩」、「圓通大士」、「南海觀音」等諸多名號。在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中記載,菩薩於無量劫前已經成佛,號為「正法明如來」,其以慈心悲願而倒駕慈航,再來娑婆度化有緣眾生。在《妙法蓮華經.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中,即詳說此菩薩於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。
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,能滿足祈求生兒育女者的心願:「若有女人,設欲求男,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,便生福德智慧之男;設欲求女,便生端正有相之女。」也可令眾生遠離三毒煩惱:「若有眾生多於淫欲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欲;若多瞋恚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瞋;若多愚癡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癡。」乃至還能免除火難、水難、風難、刀難、鬼難、囚難、賊難等七種災厄之苦。總之,虔誠執持菩薩的聖號,菩薩即能以其慈悲、智慧、勇猛的威神力加持於祈求者,即得解脫厄難。如經雲:「眾生被困厄,無量苦逼身,觀音妙智力,能救世間苦。」
對於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及感應的原理,我們應該要有如《華嚴經》所形容的「菩薩清涼月,常遊畢竟空,眾生心垢淨,菩提月現前」般的體會,那就是聞觀世音菩薩名號時,口中稱念,身行禮拜聖像,同時要生起清淨心,以專一其心驅除一切雜念妄想,思惟觀音願行,如此身口意三業合而為一,則觀世音的心就是我的心,我心與菩薩心合而為一,自然能「千江有水千江月,萬里無雲萬里天」。
由於觀音信仰的普及,及眾生的虔禱,而感應菩薩示現各種不同身相,以救苦救難,所以觀世音菩薩的造像亦多不勝數。如「白衣觀音」、「竹林觀音」、「魚籃觀音」、「水月觀音」、「琉璃觀音」、「蛤蜊觀音」、「送子觀音」、「馬郎婦觀音」、「十一面觀音」、「千手千眼觀音」等。其中大多以莊嚴貌美的女性身相示現,因此有說觀世音菩薩是為女人身。其實觀世音菩薩的形像,由於應化無方,所以相狀也就不一,經載菩薩應眾生的祈求,而感應不同身分,作為度生方便。除以國王、婦女等身為有緣眾生說法度脫外,在必要的環境下,菩薩也示現天、金剛神、阿修羅,乃至龍、鬼、蛇、鳥等眾多類形,以攝化眾生。因此,信奉者對於菩薩是否為男為女,大可不需在外相上加以分別。
觀音菩薩給予人間的救濟,是隨處示現的,他以十四種無畏、千手千眼,慈愍眾生,救苦救難。如:「唐文宗嗜食蛤蜊,菩薩即現身度化」,「宋朝永覺禪師受牢獄之災時,稱念觀世音菩薩,刀尋斷斷壞」,「孫中山先生遊歷普陀山時,曾親眼目睹菩薩顯現靈異事跡」,「以屠宰為業的不孝子,朝拜南海時,蒙觀音指示『反穿衣,倒踏鞋者,即是觀音老母』」等,諸如此類菩薩度化眾生的事跡,在《觀音靈感錄》中,載錄甚多。
Comments (0)
8 月 24 2012